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启野的博客

淡淡的雾,淡淡的雨,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日志

 
 

模块9: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优秀案例 新课程改革评价案例——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2011-07-31 12:53:11|  分类: 教育技术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教学评价(课程资源)

优秀案例  新课程改革评价案例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  唐晓勇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概述

· 课名是《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四年级的一堂语文课。

· 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 《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以简洁优美的语言、丰富深刻的内容,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反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 本节课教材为五年级教材,为探究网络环境中,丰富的网络资源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跨越式发展的程度,选择了四年级学生进行实验教学。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 学生会利用课件和网络资源,了解圆明园的园林艺术、历史文物、以及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

· 训练语言表达能力,会利用PowerPoint制作有创造性的电子作品,能向小组成员或全班同学作出口头汇报。

· 学会生字、词;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 学生熟悉运用网络独立收集、分析、处理和评价信息的方法。

· 提高小组讨论、交流的参与意识,在此过程中掌握小组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圆明园特色、兴衰历史的学习,激起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据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和课前的谈话、调查而做出的。

· 学生是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四年级“四结合”试验班的学生。

· 所有学生都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尤其对借助网络学习的能力较强,能运用网络查寻收集有用的资料帮助学习,并能利用PowerPoint制作较精美的电子作品。

· 学生思维活跃,肯动脑筋,能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向其他同学提出有关圆明园的问题。

· 学生的历史知识较为匮乏,对圆明园的历史、园林艺术以及英法联军的侵略了解不够。

四、资源

· 本节课是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完成的;

·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第九册;

· 专门为本课制作的多媒体演示课件;

· 参考网址:(学生可以访问这些网址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http//ymy.xiloo.com/(圆明沧桑)

http//www.new-yuanming-palace.com/(圆明新园)

http//www.yuanmingyuanpark.com/(圆明园遗址)

五、过程

教学策略: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营造一种自主、协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情境。教师提供大量的学习资源,指导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分工协作,利用网络收集、整理资料,探究问题根源,制作电子作品。同时,组织并指导学生互问互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

· 课前初读课文,网上讨论,提出问题。(表达策略)

· 课上积极参与思维、协作、讨论、互问互答等活动。(主动参与策略)

· 利用网络收集、整理信息,回答教师提问,与小组成员密切协作使用PowerPoint制作电子作品。(信息加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协作策略)

· 主动提出自己的疑问,回答他人提出的问题。(提问策略、表达策略)

· 课后撰写学习感受。(反思迁移策略)

等等。  

教学过程流程图

模块9:教学评价(课程资源)优秀案例 新课程改革评价案例——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 - qy-0824 - 启野的博客

 

 

(注:流程图中目标15对应教学目标分析的5个目标)

 

六、评价

本节课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把评价的侧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来评价;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便于掌握和应用。

评价分为两部分:

1.    定量评价

评价总分=课堂学习成果评价表得分(30+小组协作互助表得分(20+小组成果汇报表得分(30+学习感受得分(20

2.定性评价

一系列的定性评价和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意见等等。

1.课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30

 

 

班别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评价项目

     

等级(权重)分

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较差

识与技能

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10

8

5

3

 

 

 

了解圆明园的园林艺术、历史文物、以及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过程

10

8

5

3

 

 

 

能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10

8

5

3

 

 

 

能够用流畅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8

6

4

2

 

 

 

操作技能

熟悉运用网络独立收集、分析、处理和评价信息的方法

10

8

5

3

 

 

 

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

10

8

5

3

 

 

 

能制作ppt,将搜集到的材料用ppt清楚的展现出来,而且比较有创新

8

6

4

2

 

 

 

情感态度

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发言次数多

8

6

4

2

 

 

 

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

10

8

5

3

 

 

 

对本内容兴趣浓厚,提出了有深度的问题。

8

6

4

2

 

 

 

课堂调查:书面写出你在学习本节课时所遇到的困难,向教师提出较合理的教学建议。

 

 

8

6

4

2

 

 

 

我这样评价我自己:

 

 

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的话:

 

 

 

 

注:1.得分为自评、互评、教师评总分之均值;

2.“我这样评价我自己”、“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的话”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2.课堂小组协作学习评价系列表

表二:小组协作互评表(20分)

 

编号

题目

成员1

成员2

成员3

成员4

 

 

 

 

1

在大部分时间里他(她)踊跃参与,表现积极。

 

 

 

 

2

他(她)的意见总是对我很有帮助。

 

 

 

 

3

()经常鼓励/督促小组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协作。

 

 

 

 

4

他(她)能够按时完成应该做的那份工作和学习任务。

 

 

 

 

5

我对他(她)的表现满意。

 

 

 

 

6

他(她)对小组的贡献突出。

 

 

 

 

7

如果还有机会我非常愿意与她(他)再分到一组。

 

 

 

 

8

对他(她)总体上是喜欢的。

 

 

 

 

 

表三:小组成果汇报评价表(折合成30分)

 

 

汇报组别:

汇报主题:

汇报人:

评价者:

评价者组别:

一级指标

二 级 指 标

分值

得分

作品的内容 (55分)

 

观点明确,设计的方案有一定的创造性

15

 

条理清晰

10

 

内容无科学性错误

10

 

内容完整

10

 

突出了所选择的主题

10

 

作品的制作水平(15分)

排版合理

4

 

无链接错误

3

 

界面美观

3

 

能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元素(如图片、音频、视频)

5

 

汇报者的表现(10分)

表情自然

2

 

表达清晰

2

 

回答问题有针对性

4

 

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小组协作学习(20分)

小组成员能和谐相处

6

 

回答问题时组员间能发挥合作精神

7

 

该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给了其他小组帮助

7

 

听完汇报后我的问题:

 

 

 

 

评价意见:

·优点:

 

 

·需改进之处:

 

 

 

 

 

 

 

 

 

 

注:

    1.本表针对该生所在小组作评价,对该生的评价还需要在小组内进行分配。对于每个小组都有N张这种评价表,取所有评价表的均值作为对该小组的评价得分。

2.本表分为定量和定性评价两部分;

3.本定量评价表满分为100分,在加入总分时需进行折合;

4.定性评价部分,听完汇报后我的问题是评价者在听取他组汇报时所想到的问题,评价意见是对被评小组的优点及需要改进之处作评价,以作该小组改进之用。

 

3.学习感受(20

  上完本次课,你有什么感受?收获了哪些?你觉得自己还可以做那些改进?比如在小组合作方面,比如在课堂参与方面,比如在练习方面……?

  [教师根据学生反思深度给分]

 

4.学生总体活动统计表

 

表四:定量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统计指标

统计结果

占总时间或人数百分比

学生参与的时间

学生学习时间(分钟)

 

 

 

学生参与的广度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时间(分钟)

 

 

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次数

 

 

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学生参与的认知水平

开放性问题

 

 

学生提供多种答案(次)

 

 

教师提供多种答案(次)

 

 

综合性和推理性问题

 

 

学生得出结论(次)

 

 

教师提供结论

 

 

学生回答有创意(次)

 

 

学生主动提问(次)

 

 

学生参与的形式

回答问题正确率(%

 

 

 

纪律问题(次)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使用时间(分钟)

 

 

 

 

 

 

 

 

  评论这张
 
阅读(1362)|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