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启野的博客

淡淡的雾,淡淡的雨,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日志

 
 

模块2: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内容)——活动2(在线作业)  

2011-08-09 21:24:49|  分类: 教育技术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内容)

活动2(在线作业)

 

活动2: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活动2: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1步:教学设计的模式

阅读与讨论

根据教师特点、教学目的、学生认知方式、教学环境等的不同,我们总结了多种教学设计模式。请在学习小组内,认真阅读“模块2资源” 教学设计模式 ”中的材料,就不同教学设计模式进行讨论,找出共同的环节,填入下表中:

 

共同环节

不同环节

 

所有的教学设计都包含相同的环节,都包括课题名称、教学时间、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等等。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过程流程图、帮助和总结、专家点评。

 

 

2步: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一)

1. 观摩案例

请认真阅读“模块2资源” → “优秀案例1”中的《Windows XP附件程序及应用》《识字4》 ,这些案例与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的所设计的教案有哪些不同?参考学友的观点再谈谈您的想法。

 

首先教学环节不同,《Windows XP附件程序及应用》和《识字4》的环节: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设计特色、教学资源和工具、教学过程环节、教学过程流程图、教学评价等在我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案中很少见到。

其次教学设计写得很细,将所有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安排。所以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的撰写中会尽可能的做到环节完善,内容充实做到有的放矢。

 

2. 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

 

模块2: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内容)——活动2(在线作业) - qy-0824 - 启野的博客 

 

 3、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阅读与思考

传统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教师的“教”。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强调师生平等。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设计,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互,共同发展的过程。

请认真阅读“模块2资源” → “新课程改革资料”中的资料。并在下表中填写您的观点:

新课程中体现了哪些理念? 

  

1、重视情景创设,使学生经历语文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2、营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文流的氛同。

3、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4、改变语文学习方式。

5、树立新的课程观,用好教材,活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

 

1、领会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

 

新课程提倡怎样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汁首先要突出基础目标,语文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要程式化,要视内容而定,语文教学的基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具体体现在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活动和每一项能力训练活动中,即要明确教学活动中要“学什么”和“练什么”。与传统教学目标有所不同的是:新课程在强调“双基”教学的同时,更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的组织,及要强调学生“怎样学”的设计,而不是“怎样教”的设计。

其次要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要实现“不同的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有可拓展性,即每一个教学活动目标设计,既要有定性目标(基础目标),还要有不定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在学生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提出不同的发展目标,力求实现每个学生在同一的学习活动中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观摩案例:

“模块2资源” → “优秀案例1”中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北魏孝文帝改革》 案例,这些案例在教学设计上是如何体现“双主”教学设计的?

 

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简称“双主模式”它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而是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即要把“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者的长处吸收过来,而把两者的消极因素加以避免。

 

4. 学习内容分析的方法

学习内容的分析是指教师“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

学习内容分析的步骤可归纳为:

说明学习内容在整个学科、篇、章、单元中所处的地位。

找出学习内容中将要掌握的知识点。

鉴别知识点的类别。

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即明确知识结构。

阅读“模块2资源” → 学习内容分析案例,请您在小组内谈一谈这些案例在学习内容分析方面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分析有助于老师熟悉教材,更好的备课,设计教学环节,提前创设教学环境,但是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是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等的基础。

 

阅读与思考

在学习小组内,认真阅读“模块2资源” → “教学目标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分析优秀案例》,思考: 

这些目标和您以往在写教学目标时有什么不同?

 

这些教学目标都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内容,而我以往写的教学目标只有知识与技能一个方面的内容,目标内容不够完整。

 

在阐述教学目标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2、学习目标的编写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3、目标设计要有层次性

 

 

3步: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二)

分析和阐述教学目标

 

正确定位目标对象

教学目标分析与设计的对象是学习者,因此教学目标阐述的是学习者学习的结果,是指他们在教师与同伴的帮助下,利用资源和工具学会了什么,而不是指教师应该做什么,或者通过该课教给学生什么,行为主体是“学生”。

 

目标的阐述应尽可能明确、具体

教学目标的描述应力求具体、明确、可观察、可评价,便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了解是否已达到目标,以便及时调整策略。

 

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短语表达教学目标

请参阅 “模块2资源” “教学目标案例”中《新课程标准描述课程教学目标所使用的行为动词》 

 

要说明达到目标的条件

请参阅 “模块2资源” “教学目标案例”中《教学目标分析法》 

 

练习与分析

请在 “模块2资源” “教学目标案例”中的练习1 练习2 练习3 练习4  中任选一个练习,为其选择合适的教学目标 。再谈谈为什么?

 

练习3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五自然段。

2、熟练运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多感官感受语文的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训练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模块2资源” “教学目标案例”中的《教学目标分析有待改进案例(中学、小学)》选择一个尚待改进的案例,分析该案例中需要修改之处,将您对所选案例的修改意见记录下来:

 

语文教学目标分析修改

一年级上

【教材内容概述】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第一册课文15,课文内容讲小燕子在燕子妈妈的启发下三次观察冬瓜和茄子的不同,从这种学习到观察事物要仔细、发展的眼光、抓住主要特征的方法。生字12个,会写三个。语言练习点是把“看看”变成“看一看”这样的变化。

【教学目标分析】

1、认识12个生字。在阅读中拓展、巩固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验阅读的情趣。

3、能用学到的词语进行创新写作。

我的修改: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和含有生字的文字片断或小故事中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会写4个生字,书写端正整洁,笔顺正确,间架结构规范;

(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至少能用3个新学的生字在810分钟内口头组词造句或创编谜语、儿歌、小故事;

(6)能够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仿编、续编或创编写出与主题相关、语言流畅的儿歌或小故事。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提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进一步掌握和体验识字的方法;

(2)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3)能够通过仿、续或创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

(4)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生字识记方法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协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认同从小就要树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这一思想,能够完成一篇语句通顺的、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为主题的小儿歌或小故事。

 

6. 学习者特征分析的方法

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就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作为学习活动主体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又是以自己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的,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习者的分析。

 

头脑风暴

您在以前备课中是否会分析学习者特征?

您都分析哪些特征?

 

阅读与思考

在学习小组内,认真阅读“模块2资源” “学习者特征分析”中的《学习者特征分析12》,思考:

应该如何分析学习者特征?

 

教学系统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学习,而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的等特征都会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因此,设计的教学系统是否与学习者的特点相适或在多大程度上能很好的适应学习者的特征,是衡量一个教学系统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而实际上,学习者特征分析在教学设计的实践中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分析学习者特征时,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当然,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学习者特征,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特征都具有设计意义,既使是具有设计意义的学习者特征,在设计层面上也有一定的不同,有些特征是可干预的,有些特征是不可干预,但是可适应的。对于教学设计实践而言,应主要考虑那些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够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并且是可干预、可适应的特征要素。在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时,不仅要分析一般性的、稳定的特征外,而且需要考虑学习不同学科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练习与分析

认真阅读“模块2资源” “学习者特征分析”中的《学习者特征分析优秀案例》 。讨论:学习者特征分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在“模块2资源” “学习者特征分析”中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有待改进案例(中学)》小学  选择一个尚待改进的案例,分析该案例中需要修改之处,进行修改并提交。

 

分析学习者特征时,既需要考虑学习者之间的稳定的、相似的特征,又要分析学习者之间的变化的、差异性的特征。相似性特征的研究可以为集体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差异性研究能够为个别化教学提供理论指导。当然,在教学设计实践中不可能考虑所有的学习者特征,也不是所有的学习者特征都具有设计意义,既使是具有设计意义的学习者特征,在设计层面上也有一定的不同,有些特征是可干预的,有些特征是不可干预,但是可适应的。对于教学设计实践而言,应主要考虑那些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够产生最为重要的影响,并且是可干预、可适应的特征要素。在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时,不仅要分析一般性的、稳定的特征外,而且需要考虑学习不同学科所表现出来的独特性。

 

8. 教学设计过程流程图

参阅“模块2资源” 教学过程流程图 ”。

 

模块2: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内容)——活动2(在线作业) - qy-0824 - 启野的博客

 

 

 

 

 

 

 

  评论这张
 
阅读(5904)|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